服務熱線
0532-80997702
孩子的吃飯問題永遠是寶爸媽關心的頭等大事。
閨蜜的兒子多多今年2歲,全家人為孩子的吃飯問題焦心。
“我兒子不僅挑食、偏食,而且吃飯極慢,他爸爸稍一批評他,他就直接放下筷子。”
閨蜜帶多多查微量元素、檢查肝功能、吃開胃消食藥,補鋅補鈣補營養品,結果孩子吃飯的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,反而出現了營養不良。
為什么孩子吃飯時不聽話?
排除了孩子身體不適的原因,孩子長期不好好吃飯,可能發生了進食行為問題,而其原因主要是家長的不正確喂養。
1.逼著孩子吃東西
家長擔心孩子的營養不夠,總逼著孩子吃東西。
久而久之,吃飯從滿足饑餓的主動行為變成完成任務的被動行為,孩子吃飯沒有了動力,就出現了抵抗。
2.沒有利于飲食的環境
家長想盡方法哄孩子吃飯,比如看電視、玩玩具,不知不覺中又多給孩子吃了半碗飯。
這樣吃飯、玩耍兩不誤,一餐飯吃上2小時,如果沒有玩具和電視,孩子就不會好好吃飯。
3.代勞孩子自主進食
回到閨蜜兒子多多的例子。
多多6個月時,伸手想自己抓小餅干吃,被閨蜜代勞了;
多多10個月時,吃飯時都想搶閨蜜手中的餐具,每次都被閨蜜用手撥開;
多多1歲后,自我意識萌發,他渴望自己拿勺子吃飯,但動作不靈活,每次搞得湯汁四濺、飯菜灑得滿地,這時閨蜜都制止多多接觸勺子。
多多對吃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這樣一次次地被打碎,所以多多形成了吃飯要人喂的習慣。
4.忽視饑餓—進食周期
家長沒有掌握好孩子的饑餓—進食周期,在孩子出現饑餓感前就給孩子喂食,他/她當然會不想吃。
堂媽經常發現,有些長輩每天下午4點多在幼兒園外接孩子,孩子一走出來就遞給上去一盒牛奶、一個蘋果或一塊蛋糕。
可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不知道的是,孩子一個多小時前在幼兒園吃完加餐,肚子還飽著呢。
5.吃飯時批評孩子
如果在吃飯時嘮叨、訓斥孩子,使孩子把進食與不愉快聯系在一起,孩子也會抵制進食。
有些孩子的進食問題反映了親子沖突,孩子通過抵制進食來控制爸爸媽媽,經常把爸爸媽媽弄得精疲力竭。
以上就是目前孩子吃飯問題形成的大致原因,家長明白了也不一定去改變。
所以,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進食問題,必須改變不正確的喂養方式。
怎么培養孩子的進食習慣?
孩子進食習慣的培養與其他行為習慣的培養一樣,要抓住3歲以前這個關鍵年齡段,循序漸進地進行。
1.樹立正確的喂養觀念
家長不要逼孩子吃飯,孩子不想吃了就停下來,餓了他/她自然會吃。做到“吃什么由大人決定,吃多少由孩子決定”。
這樣既保障孩子的營養平衡,又能按照孩子的需要進食。全家人的觀念要統一,行動要一致。
2.家長做好榜樣
如果想要孩子不挑食、偏食,家長先要表現出對食物的喜歡與熱情。
家長行為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,如果爸爸媽媽吃飯吃得香,孩子也會吃得香,讓孩子慢慢培養起“吃飯好,身體就會棒”的觀念。
3.掌握好孩子的饑餓—進食周期
讓孩子在有饑餓感時進食,不要提前進食,這就需要做到餐前不吃零食,特別是不要吃含糖高的蛋糕、餅干等。
4.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
吃飯時不玩玩具、不看電視,坐在固定的位置,孩子的位置盡量靠墻角而不利于走動,最好有適合孩子坐的特殊椅子。
吃飯速度不要過快,也不要過慢,需要咀嚼的食物在嚼碎后吞咽,盡量不要狼吞虎咽。
5.培養孩子自主進食
孩子4個月后,家長用勺子喂輔食,讓孩子對勺子有一定認識,并學會用舌頭卷食食物。
5個月后讓孩子在進食時用手接觸奶瓶,6個月可以自己抓抱奶瓶喝奶喝水,大人扶著幫忙。
7~8個月孩子自己吃餅干條、面包條,10個月后學習嘴巴沿杯緣喝水和雙手握杯子喝水。
1歲后孩子會模仿大人動作,嘗試著自己用勺子吃飯;在2歲時基本上能用勺子吃飯;3歲后家長可以讓他/她學習用筷子吃飯。
孩子開始學習使用餐具時,總會將食物弄得一團糟,家長不要批評孩子,也不要急著喂,而是要協助孩子處理,維護孩子的進餐興趣。
6.創造良好的進食氛圍
家長不要在吃飯時批評孩子,不要討論一些負面的東西影響孩子的進食情緒。
如果孩子有自己吃飯、吃得干凈、不玩玩具、不離開座位等良好行為,家長要及時肯定和關注。
同時,每次給孩子盛的飯菜不要太多,少量多次,激起孩子的成就感。
7.食物種類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
家長可以將食物的式樣與顏色搭配得豐富、多變一些,提起孩子的興趣。
孩子生病胃口不好時,要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不要逼迫孩子進食而導致厭食。
讓孩子參與食物選購、準備和制作,使他/她具有成就感、參與感,增加孩子進食的動力。
識別二維碼,關注我們